《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让观众笑中带泪,还凭借炫酷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文化内核,成为国漫的又一巅峰之作。在这部电影中,传统动画工艺与前沿科技碰撞出璀璨火花,国产动画电影第一次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这部影片的背后,可是有一大堆计算机专业的“黑科技”在默默支撑!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哪吒》背后的那些“神器”,看看它们是如何让哪吒“飞”起来的!
《哪吒2》的百万量级特效资产涌入阿里云无影架构时,中国动画首次实现了全流程云原生制作。分布式实时渲染集群将单帧渲染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7秒,4K分辨率下的流体模拟迭代效率提升600%。在制作"四海之水倒灌"场景时,特效团队通过云端协同,让杭州、北京、洛杉矶三地艺术家实时操控同一套水体解算系统,这在传统本地化制作中是不可想象的。
华为河图引擎带来的实时光线追踪技术,让导演可以在虚拟制片棚中直观调整场景光影。当敖丙的龙鳞在虚拟灯光下泛起冷冽蓝光时,LED巨幕上的数字场景同步投射出精确的反射效果。这种虚实交融的制片方式,使得艺术创作与技术实现实现了零时差对接,将传统动画电影"后期补锅"的痛点终结。
在《哪吒》里,AI技术可是个“隐形助手”。敖丙那身闪闪发光的冰晶铠甲,还有海底世界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生物,背后都有AI的深度参与。AI不仅让制作团队省了不少力气,还让画面更加细腻逼真。
影片通过三维扫描建模与物理引擎渲染技术,实现神话场景的沉浸式构建。例如,哪吒的火焰枪特效运用了基于NVIDIA Flex的实时物理演算系统,火焰的粒子流体动力学模拟呈现出逼真的燃烧效果,尤其是在哪吒与敖丙对决的场景中,火焰的流动、热量扭曲的空气效果都栩栩如生。而敖丙的冰霜之力则通过Houdini的VEX粒子编程技术,生成了细腻的冰晶破碎效果,冰霜蔓延时的动态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利用虚幻引擎搭建的实时虚拟制片环境,实现了导演团队的沉浸式空间预演。例如,影片中天宫的场景布局就是通过VR技术预先构建的,导演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调整镜头角度和光影效果,确保最终画面中的天宫既宏伟又充满细节。而在哪吒与敖丙在海底大战的场景中,AR技术帮助制作团队实时查看虚拟角色与海底环境的融合效果,使画面更加协调。
最后,为了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制作团队也采用了高帧率和高分辨率技术。高帧率(如60fps或更高)使画面更加流畅,尤其是在动作场景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更强烈的冲击力。高分辨率(如4K、8K)则让画面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此影片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结合,呈现出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这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全球电影制作技术的一次重要展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影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