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本文中整理了工信领域近期的(6月2日-6月8日)要闻回顾。
工信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6月6日主持召开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两化融合领域重点工作汇报,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研究部署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举措。会议要求,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要加快提升软硬件产品供给能力。强化
工业软件、智能
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夯实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数据底座。加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低成本数字化通用工具的培育力度。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
人社部:要加快人社数字化改革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6月4日至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加快人社数字化改革向智能化升级迈进。建好用好就业“一库一平台”,推进社保全险种业务“大管控”,助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深化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打造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服务,以大数据助力人社业务治理,筑牢数字人社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
四部门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试点工作将在3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先行先试,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和联合体,发展一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技术、产品、模式,形成一批推动人力资源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深度协同的政策体系和有效模式。
国家能源局: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新疆、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在科学整合源荷储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地区存量及增量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条件,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通过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算力负荷柔性控制、智能化调度等技术,提升源荷协同水平,降低负荷高峰时段电网保障容量需求。
工信部部署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6月3日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会议强调,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一体推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任务落实,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要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算力供给,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专用大模型,注重软硬件适配,加快建立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提升重点产品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要塑造应用优势。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加快凝练应用场景需求,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变革生产管理模式。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加快推动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与迭代升级。要强化标准引领。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工作,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分级分类、体系化推进标准制定,有效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要壮大产业生态。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支持人工智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人工智能开源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开源生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持续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合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安全治理保障,强化风险研判应对,推进深度合成检测技术攻关,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管理服务办法,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5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各地在培育经营主体、繁荣壮大数据市场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国家电网:深化“人工智能+抢修”应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庞骁刚6月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化“人工智能+抢修”应用。我们应用光明电力大模型,提升主动抢修服务质效,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加强数字电网动态拓扑建设,实现状态信息的“可感知、全监测”,实时分析停电范围,精准研判故障原因,迅速安排人员到现场抢修,推动电力抢修服务由被动向主动、智能化方向转变,全力压减客户等待时间。我们还会持续创新推出类似的“AI+电力”的产品,并且不断优化,让用电更加安心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