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自动化网>资讯列表>掀开智慧法院“盖头”,5G应用下旧貌换新颜

企业推荐

更多

掀开智慧法院“盖头”,5G应用下旧貌换新颜

2021年07月29日 14:14:04 人气: 130 来源: 智能制造网
  法治社会,有纠纷上法院打官司再正常不过,但如今,似乎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去法院打官司时间太过漫长,且程序太繁琐;另一方面,则是有些问题法院也不能很好处理,尤其当前法院人员和资源都比较有限,无法做到照顾到每一个人。
 
  在此背景下,该如何重塑法院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增强法院工作效率和质量,切实保证法院能够普惠到所有人呢?酷炫科技解难题,如今各种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正在推动法院朝着智慧化、信息化方向迈进,包括5G、机器人等在内,正促进法院转型,催生全新活力。
 
  7月27日至28日,由法治日报社、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我们便看到了众多智慧法院案例与成果,比如北京云法庭、辽宁法院互联网综合业务平台、天府智法院·融e诉等等。
 
  其中,融入5G技术的智慧法院无疑备受关注。依托5G高速率、低延时、打连击的特征,所打造的5G智传笔、5G随身云盒、5G庭审本等装备,极大的便利了法院工作者的任务完成,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法院工作的提效增速,增强了司法的信息化、智慧化和权威性。
 
  对于传统法院来说,5G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两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其一是推动法院庭审功能的升级。在线上庭审中,过去在网络和直播时,时常会出现延迟高、卡顿、不够清晰、缺乏真实感等问题。但5G凭借自身优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5G通过对于清晰度和实时性的提升,能够提升庭审效率和质量,增强线上庭审真实感与仪式感。同时,5G让审诉双方随时随地隔空参与,也大大提升了庭审的简易性和便捷性。
 
  此外,5G让大量资料存于云端,也能方便庭审过程中随取、随用与随查,实现全程留痕、全程监管;通过与VR等智能装备的融合,能够丰富庭审手段,提升庭审水平;以及通过与大数据、物联网的融合,5G也能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给线下庭审时带来信息反馈,也能够辅助法官进行更加高效、准确和性的审判与执行。
 
  其二是推动法院安防功能的升级。众所周知,法院安防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对法院秩序性的保障,也是对人民权益性的负责。基于此,5G的应用通过对人员间通讯能力的加强,能够直接深化法院安防实力。与此同时,5G加持在摄像头、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之上,也能够大幅提升法院安防水平,从而让法院工作开展变得更加安全与安心。
 
  综上,5G带给法院的利好不是一星半点。基于此,近年来随着我国5G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也加速了5G与法院的融合创新应用。例如在2019年,广州中院就曾与广州联通合作进行全国首个5G智慧法院建设,并于2020年正式启用;此外,2020年9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打造了河南省首个5G全流程多场景智慧庭审系统。
 
  截至目前,我国多地都已经出现5G智慧法院,5G与法院的组合正如星星之火纷纷点燃。不过,5G智慧法院价值虽不小,发展也在逐渐抬头,但距离常态化仍有不小距离。由于5G和法院本身的基础现状较为薄弱,未来要想实现规模化普及和常态化发展,还需要注意三点内容。
 
  首先是增强5G网络建设。5G应用的前提是网络,而网络离不开基站建设。现阶段,我国5G基站建设速度虽快,但覆盖并不完全,我国只有继续加大5G基站建设,完善5G网络覆盖,保障5G信号的正常稳定,才能让5G应用得以常态化开展,才能让5G技术真正落地法院场景。
 
  其次是提升民众接受度。5G智慧法院要想普及,民众认可和接受是必须的。当前,5G智慧法院由于数量不多、应用中的设备要求高,很多人对5G智慧法院还难以适应和接受。在此情况下,5G智慧法院的成熟发展还需一方面降低相关设备价格,增加5G落地范围,另一方面扩大相关宣传,提升民众体验度。
 
  最后是培育专业人才,强化软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5G智慧法院的落地与普及同样离不开复合型、专业化人才的加持,未来的法院工作中除了要具备法律相关知识外,与技术相关的知识也需要具备,基于此我国还需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与此同时,5G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软件系统来配套,后续我国也需同步增强建设。
 
  原标题:掀开智慧法院“盖头”,5G应用下旧貌换新颜
关键词: 智慧法院,5G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